坐在书桌旁,动笔之前突然想到了《圣经•旧约》里的这样一个故事:诺亚的子孙因畏惧灭世洪水的再次降临便齐心协力修建了一座通天之塔,塔在修葺过程中就已经气势磅礴,恢弘壮丽。这样的大工程就是让上帝也深感吃惊,为遏制人类的成长,他离开神国来到人间,区别并改变了人类的语言,高塔的修建工作也因此而中断和废止。
教义中说此故事已在诫告我们收敛狂妄之心,我读完后在却心里暗自辩驳人类一统语言后的潜力竟已巨大如斯,攀天的高塔足以让那位至高的存在感到震惊,并还起了嫉妒的心思。
在揣测把玩这个神话故事的同时,我又寻找到了一些另外的资料。春秋时孔子讲学采用的便是诸国通用的雅音而非鲁语,秦汉时期更是明确颁布法律一统正语,辛亥革命后将推广共同语作为政府日常性工作,至新中国成立,为加强人民团结,促进经济发展,大力推广普通话也被逐渐提到工作日程上来。
一个没有共同语言作为沟通桥梁的民族难以腾飞,一个没有相同口音作为交流工具的国家难以发达。普通话的推广工作正是在这样的意义背景下而开展进行的,在那音韵相同的空气振动中我们看到的是诸位先贤在梦想路上用统一的语言筑起的梦之高塔,他们站在塔上自信地清了清喉咙,向整个世界喊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豪壮宣言,而至今日这些声音仍旧在我们的天空上方久久飘荡,指引着时代前进的方向。
昔日三千儒生手捧竹简高诵孔孟的读书声还未消逝,如今一轮又一轮“汉语桥”,“孔子热”的大潮又奔涌而来,蓝发碧眼的面庞吐出略显生硬的普通话,蓝色的地球村中平仄之声响起,在这一切的背后难道不正是中外文化交流之梦的发力吗?
普通话是梦想的重要载体,它具有展示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文明交融的重要意义。然而,我却觉得讲好普通话的意义与内涵绝不应止于国家社会,更应指向家庭与个人。
普通人的一生平凡而有自己的趣味,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看明白秦汉的禁令,听真切春秋的朗诵,然而,我却相信我们中的大多数都能从字正腔圆的口音中找到一些另外的意义。
我有一位同学在澳洲读书,要先去新加坡接受为期一年的口语培训,异乡只身,羁旅学习,其间酸楚我们想一想便觉得为他担心。在暑假相聚时我问他这一年来的感触,他夹菜的筷子停了一停,叹口气感慨地说:“|当下飞机的时候,听到身边熟悉的声音,我突然感觉到,回家,真好。”
也许,普通话是一份乡愁,在春运的火车里,在异国的街道上,在如此寥廓的天地间与共同的口音相遇而得到继续前行的力量难道不也是梦想的一种形式吗?
初到大学,班级和寝室的同学来自天南海北,语言不通的我们用着普通话进行了解与交流,乡音较重的同学受到其他同学的帮助与纠正,两个人对面而坐一字一顿地在校对口型和发音,在那一刻我们似乎又回到了咿呀学语的童年,然而在这份童趣中却又掺着几分端庄与隆重,让人收敛了笑意。
也许,普通话是一份爱心抑或爱心,在教与学的传播中,在纠与改的练习中,我们的善良变得更加圆融,信念变得更加坚定,因为口音而传播与接受一份善意这件事无论怎么想也带着几分诗的味道。
在我们这或壮阔或安静的一生中能用自己的方式从简单事物中获取自己的理解和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是我能够想到的最美丽的梦想。
愿你,愿我,愿他能够在未来前行的路上用最简单与共通的语言筑起一座梦的高塔,永远屹立不倒。
历史文化学院
1402班赵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