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汉字不是小事
“现在有些大学生——”“甚至研究生——”“甚至教师——”“甚至博导——”“写出字来没法看!”
日前,周有光、许嘉璐、欧阳中石等学者围坐一堂,在“汉字·书法·文化高层论坛”上,谈及当前汉字书写的窘况,似乎都有些激动。
在电脑普及的情况下,“写一手好字”还有没有必要?“书写”对人的文化性格养成会起到何种作用?如何提高现代人的书写意识和技能?在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中国教育学会、首都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的“汉字·书法·文化高层论坛”上,众学者围绕这些话题展开了讨论。
“全民书写水平下降”不容忽视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回忆起自己上大学时的情况,“连学校办事员书写的通知都非常漂亮”——到文化、教育部门做事,“写好字”是最基本的一个条件。但在电脑、手机和西方文化观念的冲击下,提笔写字的人越来越少了。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认为,目前我国书法教育淡化,全民写字水平下降,对文字的感知、欣赏能力也在下降,这对提高人才素质、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极为不利。文化部教育司副司长吴开英则对当代书法领域的浮躁之风提出了尖锐批评,他指出一些书法家没有担负起社会责任也是全民书写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
专家们指出,在现代化、信息化的背景下,我们已不满足于一般的“汉字是文化”、“书法是文化”的表述,而是需要深入地探讨“汉字文化”、“书法文化”的内涵、特质;需要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探讨汉字与书法在中国文化大系统中的地位与价值、汉字和书法与中国文化中的其他文化形态之间的关系;需要在对中国的汉字和书法的文化性质深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促进中国汉字教育和书法教育的健康发展,促进汉字与书法方面的学科建设,促进汉字文化与书法文化的深入研究,扩大汉字文化、书法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但是,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拒绝书写”的现状,会不会让“汉字·书法·文化”的命题变得薄如蝉翼?
“写字应该是小学生的必修课”
许嘉璐认为,书写对一个人的文化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文化注重规范,强调“礼”,写字的规范就是“礼”。由汉字衍生出的书法,对人的性格培养具有独到的作用。因此,“写字应该是小学生的必修课”。
许嘉璐说,文字本身是中华文化的最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由汉字发展出的书法,又形成了一种文化的形态。这种文化的形态是中国特有的。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更是强调:讲中国文化史,不能忘记了中国的茶;学中国文化,就离不开中国书法。
学者们指出,应在中小学开设写字课、书法课,让更多的孩子喜爱写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硬笔书法比毛笔书法更重要。”
为了让更多的中小学生接触书法,中国书法家协会做了很多工作。中国书协副主席赵长青说,中国书法家协会通过捐建兰亭小学和中学,不断扩大书法的影响,力图在中小学生中起到普及书法的作用。中国书协与中国教育协会联合开展的“从小写好中国字,长大做好中国人”活动,也在部分中小学生中引起反响。据介绍,广东省、海南省等地区已在中小学生中开设了书法课。
“我们应该保持中国书法的朴实风格”
北京大学教授、语言文字学家高明指出,现在仍在使用的古文字唯有汉字,它至少已有三千五百年历史。中国文化、文字、书法应该推向世界:“文化建设是我们的责任”。
许嘉璐直言,当今人文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国学者还少有话语权。“儒学,佛学,道家之学,顶尖的学者群里没有一个中国人。”而改变这一状况,振兴中华文化,只能“就有望于来者”。
同时,日益增多的国际交流也为中国书法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精通外语,最好是两门以上——要想成为国际性的人才,把中国文化带出去,必须精通外语,可以用外语讲书法,可以用外语写书法论文。”许嘉璐反问道:“你来个书法家,我还得给你配一个翻译,翻译一小时需要三百欧元,谁出啊?”
许嘉璐告诫文字、书法工作者:“不住象牙塔,不做概念虫,不钻牛角尖,不靠怪诞红。”中国书法“没那么多闪光片,就是朴朴实实的麻布衣服,天生自然。我们应该保持它的朴实风格。”
来源:光明日报 2008-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