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

石崇毁美与语文教学

发布者:语委办发布时间:2006-12-24浏览次数:1451

石崇毁美与语文教学
王青汉

    东晋时期有位以奢侈著名的人物石崇。有一次他大宴宾客,漂亮的侍女为客人侍酒,有位客人看到为他侍酒的女子十分漂亮,特别是她的双手洁白如玉,柔若腻脂,不由对这双手大加赞赏。酒散后,石崇派人送给他一只礼盒,说是里面放着他喜爱的东西,这位客人打开一看,不禁大惊失色,原来盒中装着的竟是刚才他所欣赏的那位侍女的双手。 

  大煞风景,莫此为甚。石崇不仅残暴,灭绝人性,而且毫不懂审美之道,他不明白那双手只有长在那位美女的身上才是美的,将它从美女身上砍下,就不仅不美,而且使人恐怖了。 

  由石崇毁美想到我们现在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其实也多类于此。本来精彩有趣、充满美感的一篇文章、一首诗词,硬是要将它分割肢解,掰开揉碎,从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字词句解释,到表现技法、主题思想、作者意图、时代背景等等等等,进行十分繁琐的分析讲解。还将它分割成零碎的许多个知识点(“知识点”这个词的出现,本身就证明了作为整体存在的知识被经常割裂的事实),设计成许多连文学家和语言学家都难摸着头脑的问题,让学生去钻牛角尖,本是帮助理解原文的辅助工作,在许多时候反而代替了对文章本身的阅读。教学要求的制定者和一些语文教师,以为这样才能使学生理解文章的精彩和美妙,殊不知这样做法无异于石崇毁美,因为美的事物,包括诗文,往往有一种可意会难言传的韵味,这种美只有在它作为一个整体存在时才能品味得到。美 
人之美,不仅在她的面容身段,还在于她举手投足间、眉目转盼时难以言喻的韵致;同样文章之美也不仅在它表面的形式安排或字词句的使用,还在于它字里行间充溢着的气势和感情,在于它文字背后有意或无意隐含着的言外之音、话中之话,如果硬要将它的每一部分拿到放大镜或显微镜下解剖,还会有什么美感?只能令人厌恶! 

  古人说:“诗无达诂”,其实文章同样也无达诂,好的诗文必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姑且不论教参和教师对课文的讲解是否真的就很高明,即使真的高明,学生能否领会?人的理解力总是和年龄、阅历有关的,硬向学生灌输成人的见解只会剥夺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使他们习惯以别人的思想为思想,不再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感觉、欣赏、思想,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就会萎缩和泯灭,后果将是十分有害的。馒头要自己嚼才香,文章要自己品才有味。 

  我国传统语文教育中一条重要的、但现在却被遗弃的成功经验就是让学生多读多背,有位学者也曾建议中小学阶段应让学生背五六百篇范文。不要担心学生不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虽是古话,但很有道理,读熟了、背会了,语感就会得到强化和培养,谋篇布局的作文方法、遣词用字的语言工夫,也都会在潜移默化中习焉不察地自然得到,至于文中的思想内容,也许当时理解不深,但只要这篇文章在脑中扎下根,以后随着年令和阅历的增长,自然就会逐步理解,这样这篇文章就会真正化为他自己的东西,成为他精神和思想的一部分。当然,在以学生自己阅读和背诵为主的同时,必要的讲解,如作者和作品的背景介绍、难字难词的解释等,还是应该有的,但决不能主辅倒置。这样通过对文章本身反复阅读、背诵,时时从整体上体会它蕴含的韵味,直接感受 
    欣赏它的美,乐在其中、美在其中,还有谁会拒绝语文的魅力呢?